青海省公安消防部隊擔負著滅火搶險救援和消防監督的神圣使命。為了人民的平安生活,為了青海省的穩定繁榮發展,這支部隊的官兵時刻用青春和熱血托舉著安全使命,用忠誠和汗水譜寫著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篇章。
橙色,百姓心中最溫暖的顏色
當有人身陷于火海,或困厄于高樓,或沉溺于水中……消防官兵總會風馳電掣般地趕到,同火魔拼搏,與災難對峙,跟死亡賽跑。
救人!救人!從那個震顫的時刻,消防官兵的全部意識中只有這一個念頭。在地震發生僅僅4分鐘后,玉樹州公安消防支隊支隊長康自福便指揮部隊展開營救。
地震發生時,玉樹縣第三完全小學的40多名孩子正在早讀。瞬間的地震導致教室整體垮塌,孩子們凄慘的哭喊聲從廢墟傳出,痛苦的呻吟時刻在刺痛著官兵們的心,“用最快的時間,一定要把孩子們救出來!”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爭分奪秒,一次次刨挖,一次次搬抬,一次次挪移,每分每秒都在和死神搶奪生命。四個多小時的奮力搶救,15名學生獲救了!
茫茫夜色里,一棟坍塌樓房的廢墟上,地震引發的大火在燃燒。當西寧市公安消防支隊救援分隊偵察發現在倒塌的廢墟中有微弱生命跡象時,士官杜仕海頂著強烈的熱輻射和滅火激起的水蒸氣,不顧余震的危險,一點一點靠近,經過驚心動魄的4個小時,杜仕海終于把被困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當救援官兵把這個名叫才措的藏族小女孩抬上擔架的那一刻,她顫抖著說——“叔叔,謝謝你們,我感謝你們一輩子!”一句真摯樸實的話語,令在場的救援官兵淚流滿面。
煙塵彌漫的廢墟上,橙色的身影像一團溫暖的火焰,點燃了劫后余生者眼中的希望。橙色是震區最溫暖的顏色,群眾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橙色的身影,就會有一種信任感和依靠感,心里也就有了希望。正是群眾充滿期盼的眼神,激勵著消防官兵不知疲倦地戰斗。在學校,在賓館,在居民區,在千難萬險的抗震救災最前沿;在最復雜、最艱難、最危險的救援現場,公安消防官兵始終抱定“生命至上,不放棄、不拋棄”的執著信念,托起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希望。
這僅僅是青海消防部隊搶險救援行動的幾個縮影罷了。在許多災難突發的時刻,消防官兵招之即來,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施以援手。格爾木防汛抗洪陣地、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現場、一次次星光電閃的火災背后,消防官兵舍生忘死、沖鋒陷陣的身影無處不在……據統計,僅2010年全省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出動車輛共計4221臺(次),官兵19783人(次),搶救840人,疏散9954人,搶救財產價值達2.65億元。
防預,消防戰場的前沿陣地
“火”,是光明的使者,在帶給人類溫暖的同時,也給世界帶來了文明;“火”,又是惡魔的化身,如果駕馭不當,它就會帶來災難,毀滅財產,吞噬生命。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火災的有效預防作為社會安全屏障的一個重要命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消防監督執法”這個詞匯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西寧市一家商貿城一直存在著歷史遺留的安全問題,樓內的防火分區和消防通道擁堵不堪,火災隱患極其突出,如果按照建筑防火規范要求將防火分區和消防通道隔離出,就會侵占十幾戶商家的鋪面。對于商鋪的經營者來講,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經濟利益。那么,究竟有沒有既能達到整改目的、又不犧牲群眾利益的方法?西寧消防支隊經過多次深入現場了解情況和傾聽群眾意見后,召集大廈所有商家開了一次大型“聽證會”。經過反復研究,提出了一個兼顧消防安全和群眾利益的最優方案,受到商家們的普遍認可和好評。
其實,對于消防監督執法干部來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他們深知,防范的意義永遠大于救災。
在2010年全省火災形勢非常嚴峻的形勢下,全省各級消防部門先后開展50余次公共娛樂場所、學校、醫院、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工程、商場市場等專項治理活動,共檢查社會單位17800家(次),整改隱患25000余處,為企業單位解決消防難題980件,審核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驗收工程項目達千余件。針對玉樹災區,消防總隊領導多次親臨一線指導工作,制定了《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區過渡安置房建設消防技術措施》、《青海省地震災區安置點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13項指導性文件規定,并增派200余名精兵強將,64臺消防車,駐勤于安置區的7個消防重點區域,分批次地對84000余頂(間)帳篷、活動板房進行“地毯式”排查。同時對玉樹300名消防志愿者進行了消防基本知識的指導和培訓。
這些點點滴滴的背后,無不蘊含著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多少超常的辛勞,超常的付出,超常的努力。每一座工廠、每一個單位、每一座商廈、每一個社區、每一處農村牧區——只要是涉及到消防安全的地方,都被他們警惕的眼睛“關照”過,一個個火災隱患也在他們嚴密的“巡視”之下逐漸銷聲匿跡了,他們一年的365天時刻維護著高原廣袤大地上的安寧祥和。
宣傳,“消防”走進社會的視窗
“發于點滴,行于心田,融于生活,盛于久遠”,這是我省消防部隊近年來對宣傳工作的最好注解。青海地廣人稀,做好消防宣傳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等諸多因素著實讓消防監督人員舉步維艱。不必諱言,和全國其它省份一樣,青海也是一個火災隱患無處不在的區域。為了使消防知識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很多牧區消防執法干部搭乘便車、騎馬徒步克服重重困難進行走訪,語言不通,就專門邀請民族干部當翻譯;牧民不識漢字,就將宣傳材料用藏漢兩種文字編寫。在玉樹災區,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到幾十里以外的河谷灘地揀石頭,然后再搬到公路沿線的山坡上,堆砌成永久性消防警示標語,還將消防知識譯成藏語,刻在石頭上,放在災區村鎮、寺院等群眾聚集的地方宣傳。
為進一步把宣傳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各地在城鎮、繁華街巷設置永久性消防公益廣告牌,在國道、省道沿線書寫各類消防警示標語,在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設置永久性消防宣傳廣告欄,千方百計用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同時,還采取流動宣傳與固定宣傳相結合,有聲宣傳與無聲宣傳相結合的方法,把“六進”(進企業、進學校、進農牧區、進寺院、進社區、進家庭)推進到2700余家單位和居民區,通過開展滅火演練、逃生自救、發放消防知識手冊、張貼醒目標識等多種形式進行消防知識的宣傳。在每所學校聘任消防輔導員,通過授課、培訓、逃生演練的方式,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據統計,2010年全省各地新增各類消防安全標志、標識15000余處,編印各類宣傳資料45萬余份,廣播、視頻宣傳時間累計達20000余分鐘。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全省消防部隊還針對百姓這一最廣泛的群體開展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印制6萬余本《青海省消防條例》發放到民眾手中,組織開展新《消防法》知識競賽、“119”消防知識宣傳主題會、消防知識有獎征文、“119”文藝演出、消防志愿者活動等社會覆蓋面廣的宣傳活動。在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專版、專題進行消防常識的宣傳,讓消防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多種宣傳攻勢有力提升了公眾的消防安全素質。
為民,消防官兵的職業本色
我省公安消防部隊官兵在完成防火滅火、搶險救援的同時,時刻不忘那些孤寡老人、失學兒童和貧困群眾。他們清掃垃圾、給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救助失學兒童,幫助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玉樹州囊謙縣娘拉鄉是貧困的藏族鄉,自然災害多,交通不便。多少年來,鄉里的牧民群眾吃水要到四五公里外的地方去背,“吃水難”世代困擾著當地牧民。背水,成為當地藏族婦女們在家中最為艱苦繁重的勞作內容。為解決群熱、東卡普、杰日三個村的飲水難題,消防總隊專門聘請技術人員,先后三次來到娘拉現場勘查,尋找水源,確定了實施人畜飲水工程的具體方案,并投資28萬余元興造了人畜飲水工程。同時購置了適合高海拔地區種植的菠菜、油菜、白菜、菜瓜、蘿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種子,進行科技扶貧……
消防部隊的親民愛民活動,體現在方方面面。每逢過年過節,消防總隊總是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走街串巷,噓寒問暖,把溫暖確實送到最需群眾的心坎……春節前夕,“愛民溫情送萬家”活動小組深入西寧、海北、海東等廣大地區,帶著一腔愛民之情把一袋袋面粉、一袋袋大米、一件件衣物、一件件生活用品,送到貧困群眾的家中,撒播到群眾心里!
在玉樹災區,消防官兵深入帳篷、板房,打掃衛生,整理物品,宣傳消防安全知識,提醒大家平平安安過大年。同時,官兵們還為困難戶送去了過冬急需的衣物、藥品和生活用品,為他們送去了官兵親手制做的賀年卡,希望他們能找到像往年一樣在家過年的感覺。
據統計,全省基層部隊長期照顧孤寡老人30余名,捐資助學貧困學生200余名,慰問貧困群眾3000余人(次),參加各種公益勞動2700余次……
只要時刻懷揣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只要時刻不忘自己神圣的職責和肩挑的使命,這支部隊腳步就永遠不會停息。正如總隊長劉江民、政委林鐵剛說,消防部隊所做的點點滴滴的事情歸結于一點,就是為了社會的和諧安寧,為了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為了這方熱土的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