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荊門市主流媒體《荊門日報》和《荊門晚報》,分別以“消防戰士的一天”和“烈日下的烈火雄心”為題,大篇幅報道消防官兵先進事跡,盛贊全市消防官兵,向官兵們致以“八一”建軍節日的快樂。
荊門晚報全文報道摘抄如下:
炎炎夏日,當許多人躲在空調房內享受清涼的時候,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但與清涼無緣,還常常要穿厚重的戰斗服,忍受高溫和烈焰的雙重炙烤,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消防官兵。昨日,記者走進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見證了他們火熱的訓練場面。
“立正……稍息……立正……稍息……”昨日8時30分,記者剛走到特勤中隊大門口,就聽到了洪亮的口號聲,中隊長助理李長偉正帶領中隊戰士進行隊列訓練。中隊訓練場東邊是一棟七八層高的居民樓,剛好遮住了太陽,使得訓練場上有一塊陰涼處。雖然是在陰涼處訓練,但是不少戰士臉上都流淌著汗水,后背上的襯衣也被汗水打濕了。
訓練場是瀝青地面,溫度有多高?特勤中隊中隊長孫沛給記者拿來了一部熱成像儀,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非接觸探測紅外能量(熱量),并將其轉換為電子信號,進而在顯示器上生成熱圖像和溫度值,并可以對溫度值進行計算的檢測設備,即使最細微的溫度差別也無法逃脫它的眼睛。記者將熱成像儀對準地面,顯示屏上的溫度迅速跳動了起來,最后定格在了35℃,也就是說,雖然才8時30分,沒有太陽直射,但是訓練場地面溫度已經達到35℃。孫沛說:“這樣的高溫天氣,人站著都流汗,更不要說進行訓練了,戰士們的軍裝是濕了干,干了濕,一遍又一遍。”
9時許,在稍作休息后,中隊戰士又以各班為單位開展隊列訓練。五班班長胡來告訴記者,軍人徒手隊列訓練除了立正稍息、向左向右向后轉一般常見的動作外,還有行進與停止、步法變換、行進間轉法、脫帽戴帽夾帽、敬禮等,一般訓練45分鐘后才能休息。
隨著太陽的升高,訓練場上的陰涼處越來越少,而且地面溫度越來越高,到10時許,訓練場陰涼處的地面溫度達到39℃,而太陽直射的地方,地表溫度達到了52℃。但是戰士們還是堅持在訓練,汗流浹背。
特勤中隊大門口的崗亭兩個小時一班哨。11時30分,記者來到崗亭時,正在站崗的是戰士蔡圳和梅凌賢,他們兩人一班,從上午10時輪流站到12時。當時正在站崗的是蔡圳,他的臉上全是汗水,正順著耳朵和下巴往下滴。蔡圳剛換下梅凌賢站崗不到10分鐘就汗流浹背了,記者用熱成像儀測試了一下崗哨的溫度,蔡圳腳下站的哨臺溫度竟然達到了62℃,而此時瀝青地面溫度才52℃,整整相差了10℃!蔡圳說,這是因為哨臺是不銹鋼制作的,上午9時以前,附近居民樓還可以遮住太陽,但9時以后,太陽就對著哨位曬,不銹鋼暴曬在太陽下,溫度升高。記者又用熱成像儀測了一下蔡圳軍帽的黑帽檐的溫度,居然達到了53℃。
梅凌賢來自河南,入伍才1年,他說雖然哨臺比較熱,但是作為一名哨兵,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即使再熱,也不能脫崗。
這么熱的天,不少人穿一件衣服都嫌多,但對消防官兵來說,夏天只穿一件衣服可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旦發生火災,他們就要全副武裝,穿上厚厚的戰斗服。而深色的戰斗服就像一件棉衣,里面有一件類似棉花層的活動里子,包括外層、防水透氣層、隔熱層和舒適層。一位戰士告訴記者,冬天穿上戰斗服是一種享受,而夏天一穿上就想脫下來,但是不能脫,只有穿上它,才能忍受高溫和烈焰的雙重炙烤,避免和減少火災對身體的傷害,救一場火就像洗一次桑拿。
10時30分,四班班長鄭紅兵帶領戰士到訓練塔開展6米拉梯攀登訓練。訓練塔位于中隊營區西南角,有五層樓那么高,經過太陽幾個小時的照射,墻面溫度已經達到了48℃,手摸在上面感覺發燙,但是戰士們著裝整齊,帶著頭盔,扎著腰帶。
“預備……開始!”聽到口令后,兩名戰士扛起拉梯跑向訓練塔,一名戰士扶梯,另一名戰士拉梯,將梯子拉至二樓窗口,隨后,拉梯的戰士爬梯進入窗口,雙腳著地后舉手報告!這個項目戰士們已經訓練過多次,幾個回合下來,迷彩服慢慢地被汗水浸濕了,頭盔里面也是汗水。
雖然烈日當頭,迷彩服能擰出水來,但戰士們沒有半句怨言,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平時多一分訓練,火場上就多一分自信。
記者手記里這樣寫道,昨日,記者雖然沒有看到消防官兵穿梭于火海的情景,也沒有看到驚心動魄的救援經歷,但是他們一天24小時,隨時準備“戰斗”,用烈火雄心詮釋著人民子弟兵的忠誠,讓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的奉獻精神和這個職業的偉大。高溫“烤”驗的,不僅僅是他們結實的身體,更“烤”驗著他們鋼鐵般的心智,以及他們的果敢、膽識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