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六點多,西湖區慶隆路翠苑佳居四幢發生一起電動車火災;3月28日凌晨,費家塘路上新家園小區十多輛電動車在大火中都被燒成空架子,經過消防部門撲救,最終未造成人員傷亡。
這兩起接連發生的電動車火災有一個共同點:盡管劃出了一塊區域專供充電,但充電環境并不理想,有住戶還從自家扯出電線,從窗口吊出來進行充電。
電動車引發的火災事故,已成為火災防控新痛點。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杭州電動自行車的擁有量已達350萬輛以上,但隨之而來的,則是電動車火災的增加。2015年,全省共發生6起較大亡人火災,因電動車故障引發的占了三成,共導致13人不幸遇難;杭州僅去年上半年,就發生電動車火災61起。
一方面是市民交通出行的利器,一方面是頻繁發生的電動車火災,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找出電動車火災頻發的原因。
消防部門利用大數據進行了分析:在電動車火災中,電動車充電時過充過載是火災主因,而充電電線私拉亂接、充電環境堆滿雜物往往是增加隱患的次要因素。可以說,電氣線路是引起亡人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而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又占了電氣線路問題中的“大頭”。
電動車短路后30秒就會起火
多發生在居民休息時段
杭州消防曾做過一個試驗,實驗人員人為讓一輛電動車導線短路,30秒后現場就起火了,8分鐘發生爆炸,起火速度非常之快。防火專家、杭州公安消防局高級工程師謝松明介紹說,過去電動車相關的亡人火災事故,火災都發生在居民休息的時間段(18時到22時),但當有人發現了火情,也因為逃生通道受阻而延誤了最佳逃生時機。
很多市民都有一個習慣,下班回家后,就把電動車推到車棚,插上電開始充電,條件更差一點的,直接從窗戶里將接線板伸出來,掛到一樓給電動車充電。
消防部門介紹,有些電動車充電裝置沒有過充電、過電流保護功能,蓄電池充滿之后還在充電,導致蓄電池高溫,極板腐蝕,容易引起電池漏液或發熱爆炸。這是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最常見的原因。
如果是多輛電動車同時長時間在車棚里充電時,充電線路導線線徑過小、未安裝短路和過載保護裝置等情況都容易造成充電線路過載、發熱或短路,從而引起火災。
電動車發生燃燒后,主要威脅來自火焰高溫、濃煙及有毒氣體。在之前的實驗中,起火后4分30秒,火焰溫度即達到1200℃,而銅的熔點也只有1083℃。起火后3分19秒,濃煙便布滿整個實驗區域。在居民住宅中,如在樓梯口或消防通道上發生電瓶車起火,濃煙會經由樓梯通道向上蔓延,形成所謂的“煙囪效應”,導致人員被困甚至遇難。
此外,市場上的電動車充電器魚龍混雜,也是電動車頻頻起火的“幫兇”。比如一些劣質充電器為了節約成本,輸入輸出端的電線線徑全都“瘦身”一大圈,外殼塑料材質在耐熱力度方面也存在縮水狀況,電池壽命減弱不說,還容易引發短路起火等問題。
智能充電系統試行
充滿之后會自動斷電
為了讓市民有一個更安全的充電環境,更好地利用電動車出行,從去年開始,杭州消防部門就一直在研究一種新型的電動車充電設備。從最早的投幣式,到調整后的刷卡式充電樁,最終確定了一款“互聯網+”2.0版本的充電設備。
充電設備主體是一個可觸摸式電子顯示屏,電子屏幕上顯示了智能充電停車位的號碼標識,并通過紅藍兩色來區分充電或是待機。同時,電子顯示屏也配備了刷卡區和投幣區,所有的充電插頭全部安裝在一根固定的金屬箱兩側,需要電動車充電時,只需要對號入座就可以了。
下城區皇親苑正在試行這一系統,記者在現場體驗了一下:停好車,將充電器與充電口連接好之后,走到屏幕前,點擊相應號碼的充電口圖標,選擇付款方式,就可以開始充電了。
“智能充電系統的第一個優勢,是充電電源穩定,而且屏幕上能顯示充電時間,時間一到,系統會自動監測并斷電。而電瓶在充滿之后,也會有自動斷電、電熱絲過載保護等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過充引發短路起火的危險。”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更多的功能,還可以通過配套的手機app聯網來使用。除了通過app隨時隨刻顯示充電的過程和時間外,還能尋找距離自己最近的充電站位置。一旦充電停止,手機也會發送推送提醒。
“微信操作功能馬上也會上線。裝置的每個插座旁邊都印有二維碼及具體操作步驟,只需用手機打開掃一掃功能,就可以在網頁上根據需求進行充電、斷電操作,實現身份識別、充值支付、空位查詢和充電歷史信息查詢等功能,同樣非常方便。”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種智能充電樁收費為1元錢充電三小時,相比傳統的投幣充電,價格上要更優惠一些。
新模式已經上線市民使用頻率并不高
看上去很美的智能充電設備,在試行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問題,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記者走訪了下城區試點的三個小區后發現,盡管皇親苑和豆腐巷兩個小區充電平臺已經上線,但目前使用的頻率并不高。
2013年4月,豆腐巷小區停車棚曾發生過火災,20多輛電動車付之一炬。一些居民說,雖然知道私拉亂接充電很危險,新的充電方式也很好,但很多人還不習慣這種多步驟的操作方式,一旦發現自己不會使用,只能把電瓶拿回家里去充電。
“尤其是老年人,一方面對互聯網不是很理解,手頭又沒有智能手機,新的充電裝置反而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困擾,總不能每次都靠投幣充電吧。”一位居民說。
也有居民提出,雖然設備讓人放心了,但安全仍是很多人關心的點。“充上電肯定要再看一下,好不好,晚上路過也要看一看。”已經從設備中“嘗過鮮”的居民毛阿姨說,“如果能增加防盜功能就更加好了。”
“從成本上說,按一個車庫安裝20個充電設備來算,一個車庫的安裝成本六七千元。這還不包括后續維護的費用等。另外,還有一個大問題是在電表和電線的布局,原本的非機動車停車庫是沒有電表的,很多甚至都沒有安裝電線。所有這些費用累積起來就成了很大的一筆開支。”豆腐巷社區工作人員說。
新模式已有初步推廣措施
未來會在路上隨處可見?
好消息是,下城區區政府已經將電動車智能充電列為區為民辦實事內容,正在籌劃進一步的試點辦法。豆腐巷社區也表示,決定由社區出資來負責小區剩下的幾個停車車庫的電表安裝。
“現在還有充電儲值優惠的活動,比如首次充值掃二維碼免費,充100元電費送100元等。從社區來說,現在試點免費推行,其他社區想安裝,也可以來實地考察。”智能充電樁公司的負責人回應。
武林街道負責充電裝置安裝的梁科長告訴記者,一旦豆腐巷的試點效果好,街道會在周邊的農貿市場、辦公樓甚至公共區域來安裝這種新型充電裝置。就像杭州的公共自行車一樣,試點慢慢鋪開來后,但一切都得看居民的反饋情況。如果市民能夠接受,未來這些帶著“互聯網+”的充電裝置甚至能和公共自行車一樣,在路上隨處可見,潛力還是很大的。
記者也從杭州消防部門了解到,杭州各消防大隊都已經逐步開始了這種充電設備的試點工作。
在6月底前,下城區8個街道將各選擇12個安裝點位,7月初,全區將建成96個新點位,至少新建960個插頭。結合前期已建成的7個點位、130個插頭,完成“百點千頭”(100個充裝點、1000個插頭)建設計劃。此外,全部充裝點也將逐步統一起來,簡化操作的難度。余杭區共6個電動車試點區域,建立電動自行車集中管理模式,統一停放、充電。
目前,余杭以APP智能管理模式、傳統投幣2種方式,建成投幣式集中停放充電站30個,充電設備60套,另有74個充電站將于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濱江區下屬三個街道也已安裝充電樁約1247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