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等大量電授張和平表示,與常規建筑火災相比,以地鐵系統為代表的地下空間火災在致災機理與行為方面具有很多新的特點。一是火災成因復雜,地鐵系統既有動力電纜氣設備固定式可燃物,又有列車、行李等移動式可燃物,可燃物種類繁多、空間擁擠,在地鐵高負荷運行條件下火災發生風險較高。同時,地鐵狹長的封閉結構、復雜連通及氣流邊界條件特點,將導致火災中的熱量和煙氣在地鐵空間內迅速積聚和蔓延,其火災發展特性與常規建筑存在明顯差異。二是地鐵系統結構與功能分區復雜,常規建筑火災探測報警系統無法實現對地鐵系統火災風險的科學預警。叁是由于存在高密度流動人群以及煙氣流動路徑與人群疏散路徑同向、復雜交叉的特點,地鐵系統火災易導致群死群傷的災難性后果。當前我國地鐵系統火災風險預測和防控技術尚無法滿足地鐵快速發展的需要,亟須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32個城市建成或在建地鐵,其中北京地鐵已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到2020年,我國地鐵總裡程將達到6100公裡。而國際上地鐵系統的發展歷史表明,地鐵快速發展期同時也是火災事故高發期。在1995~2005年間,世界上超過50人死亡的地鐵火災事故有6起,而超過百人死亡的地鐵火災事故達到4起。
與會專家認為,以地鐵系統為代表的地下空間火災安全是我國城市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中國城鎮化建設加快的背景下,不僅需要全社會充分認識到地鐵系統火災對我國經濟與社會危害的巨大影響,而且更需要科技界協同創新,圍繞地鐵火災風險控制這一重大課題,分析提煉我國地鐵系統復雜的邊界特點,充分考慮我國地鐵人群密度高、地域地區差異大等特征,研究解決地鐵系統火災的成因與動力學行為、地鐵系統火災條件下的結構安全、防火控煙與人群疏散協同優化、火災風險預警與應急響應處置等問題,切實提高地鐵系統防御火災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