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曾回顧了人類歷史上地球發威毀掉城市的10大災難。不管是水災、震災、火災,還是人禍,導致的結果都一樣讓人觸目驚心。也不管是新城,還是老城,一樣都被折磨地面目全非。這些城市中,有的經過重建,恢復甚至超過了災難前的水平;其他的則是元氣大傷甚至荒蕪。
倫敦大火 燒死老鼠燒旺城市
1666年9月2日凌晨2點,倫敦布丁巷一位面包師傅法里諾忘了關上烤面包的爐子,使得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主要由木質建筑組成的英國首都倫敦在三天大火中幾乎被燒成灰燼,大火令10萬人無家可歸,有600多年歷史的圣保羅大教堂被燒毀。
這場大火并未擊垮倫敦人,他們在廢墟上重建了這座城市,拓寬街道和改善設計。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場大火還間接幫助英國結束了一系列困擾倫敦的傳染病。徹底切斷了自1665年以來倫敦的鼠疫問題,這場大火燒死了數量龐大的老鼠。重建后的倫敦市以石頭房子代替了原有木屋,個人衛生也得到改善,使得瘟疫不再爆發。這些建筑中,最耐久的或許就是建筑大師克里斯多弗·雷恩設計的50座教堂,許多依然是現在的倫敦標志性建筑,特別是取代圣保羅大教堂、具有巴洛克風格的新大教堂 。
里斯本地震 廢墟上誕生現代城市
當時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是歐洲最大城市之一,地震引發的火災和海嘯卻讓這里幾乎成為人間地獄。
1755年11月1日上午9點40分,里斯本的幾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第一次彌撒,全城對地震災害毫無戒備,這時地下突然發出悶雷似的巨大恐怖的聲音,旋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歷時約30秒鐘,頃刻間城市的大部分就被破壞了。幾分鐘后,10點鐘再次強烈震動,建筑物繼續大量倒毀,持續了約兩分鐘。沒隔多久,中午第三次強烈震動,使里斯本及葡萄牙西南部的所有村鎮徹底成為廢墟。地震時由于爐灶翻倒起火,當時又刮起了大風,風助火勢,焚燒了6晝夜。里斯本的2萬多所房屋中有四分之三在地震中全部毀壞,在全城20~25萬居民中死亡數萬人。這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浪高近30米,進退10余次洗劫里斯本沿岸地區,震害,火災之后接踵而至的水患,使人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不堪其苦。
這次地震在世界地震災害史上留下了恐怖的一章。將廢墟清理后,人們增加了更多現代主題重建里斯本,更寬闊的林蔭大道,更大的公共廣場。更為重要的影響是,此次地震鼓勵了很多啟迪思想家的誕生,他們發現與舊的神學和哲學格格不入。
芝加哥大火 鋼鐵建筑拔地而起
芝加哥市位于美國中西部的伊利諾伊州。在1831年—1871年間,它發展成為一座主要城市。城市發展的同時,興建了許多簡易木屋,以供外地遷入的定居者入住。1871年夏季,天氣干燥。10月8日這天,該市西區發生了火災,大火隨風穿過木質建筑,飄過市內河流,使該市的南、北兩面都著了火。芝加哥被大火所毀。木質建筑受損慘重,還燒毀了許多住家與商店,并且造成300人死亡,50萬人無家可歸。
和倫敦一樣,芝加哥大火的后續工作也是一個很大的成功。在那場大火中,芝加哥三分之一的城市被燒毀,近半人無家可歸。在火災區內,只剩下一棟房屋和五棟公共建筑依然未倒塌。但是隨后美國全國的資金和其他支持立即涌入芝加哥。第一批建材到達時,甚至還有火苗沒有熄滅。與其他大城市一樣,芝加哥也多為木質結構,這場大火讓芝加哥首先嘗試建造鋼鐵結構的建筑,進而幫助現代建筑學的發展。1893年,芝加哥成功舉辦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
約翰斯敦洪水 受災慘重恢復迅速
19世紀末,賓夕法尼亞州約翰斯敦小型工業區以生產高質量不銹鋼材而富有盛名,然而該工業區卻在1889年5月31日的一 場水災中被完全摧毀,原來在山上的南福克水壩陳舊疏于維修導致崩裂,2000多萬噸水和碎片隨著尼亞加拉河水向約翰斯敦市侵襲過來,此次災難中摧毀了1600個房屋,殺死2209人。被稱為當時美國最嚴重的平民遇難災難。
這場災害現在已經幾乎被人忘記了,很多房屋被水沖走,有些房子被橋梁擋住后又燃起大火,大火燒了三天,困在房子里的幾十個人被燒死。在克拉拉·巴頓領導的美國紅十字會號召下,美國組建了很多救災組織。不到一個月時間,約翰斯頓就開始恢復正常。
加爾維斯敦颶風 “德州珠寶”光芒頓失
19世紀末,加爾維斯敦曾被譽為“德克薩斯的珠寶”,然而這一美譽在一場致命的颶風掃過后便不復存在。當時,熙熙攘攘的島城是德克薩斯州最大的城市,以及棉花貿易的中樞要地。起初,在颶風襲擊下,得克薩斯州印地諾拉城幾乎被全毀,與此相鄰的加爾維斯頓居民建議稱,應該在當地低海拔港口修建防波堤,但是要求遭到當局拒絕。喜人的成績滋生了民眾的自滿,小城的官員和所有的居民都因此疏于建造一個海堤。
終于,1900年9月8日清晨,當4級颶風以135英里每小時的風速在加爾維斯敦登陸后,所有的建筑物均在15英尺高的海浪下毀于一旦,到當日下午,整個島城都被淹沒了,8千多人喪生。是當時美國自然災害中傷亡最大的一次。盡管整個城市在日后得以重建,修建了大型防波堤,但是昔日繁華和當年“南部紐約城”的聲名不再。
舊金山大地震 痛失工商業中心地位
1906年4月8日,一場里氏7.8級大地震襲擊了舊金山。那天早晨,舊金山居民被為期不到一分鐘的一次地震驚醒,然后接下來地震帶來的連鎖反應使整個城市足足在大火中燃燒了四天。煤氣管道損壞又導致大火,讓舊金山損失慘重。3000多人死亡,40萬居民中有一半人無家可歸。當時,政府官員擔心若公布真正的死亡人數,恐怕會造成地價下跌,并影響到重建這個城市所需的一切,因此捏造死亡人數只有478人,經濟損失超過4億美元(相當于今天95億美元)。
因為保險公司只對火災損失而非地震損失進行賠償,有些屋主就放火燒自己的已經被地震破壞的房子以便獲得賠償。在烈火和地震雙重打擊之下,舊金山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這次大地震幾乎毀掉了整個舊金山,盡管這座美國西部文化和經濟之都得到了重建,但加州的工業和商業中心永久轉移到南方的洛杉磯。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 今天仍然是“鬼城”
1986年4月,雖然算不上一個繁榮的城市,當時的普里比亞特也已經有了5萬人口。4月26日,與其接壤的切爾諾貝利這座剛剛興旺起來的城市遭到重創,核電站中一座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其輻射強度超過廣島原子彈爆炸400倍。盡管此次核事故導致的直接死亡人數只有56人,但隨后有數千人患上各種癌癥去世,33.6萬人被迫撤離。 與火災、地震和洪水不同,這里的重建非常困難。因為許多地方依然輻射超標,今天依然是一座鬼城。
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地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最為嚴重,由于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眾對于前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注,事故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瓦解。蘇聯瓦解后獨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每年仍然投入經費與人力在于災變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間接死亡的人數難以估算,且事 故后的長期影響到目前為止仍是個未知數。
伊朗巴姆地震 代價高昂重建緩慢
比百年一遇的洪水更慘烈的是災難是什么?是2000年一遇的地震。伊朗巴姆市在2003年12月26日就遭遇了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那天,伊朗古城巴姆遭里氏6.6級地震襲擊,幾乎所有建筑被毀,31000多人死亡。巴姆是絲綢之路的路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土磚結構城市。有人認為,由于該地區的大部分建筑并不符合伊朗在1989年頒布的規定,從而使得這次地震的破壞性才如此之大。地震發生后,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在巴姆一座廣場廢墟上發表演講宣誓——“我們一定要恢復巴姆古城的風采”。 在伊朗政府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巴姆慢慢重建起基礎設施和旅游景點,不過重建費用高達10億美元。國際研究機構通過評估分析認為,重建這座城市的花費將遠高于建造一座新城的費用,結論是:重建不如另建新城。但是,由于宗教、歷史等原因,盡管重建“所需資金難以估計”,伊朗政府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選擇了原址重建計劃。 隨后,世界銀行提供了大量貸款,國際社會也給予了大量支持,但由于重建計劃成本昂貴,重建資金缺乏,導致重建計劃進 展緩慢。直到現在,巴姆市區內還有許多災后臨時搭建的簡易房屋在使用。
印度洋海嘯 亞齊省成重建模板
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海嘯)發生于2004年12月26日,震央位于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最后確定為矩震級達到9.3,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來最強的地震,引發海嘯高達十余米。大地震引發的印度洋海嘯幾乎橫掃了印度洋沿岸數千公里內的城鎮村莊,23萬人死難,使它成為歷史上最致命的五大地震之一。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代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
因為受災面積過大,僅以印尼亞齊省重建為例。亞齊省是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重災區,海嘯奪走了該省近17萬人的生命。國際社會向亞齊省提供了80億美元重建資金。盡管現在還存在 一些困難,但從長期來看,印尼似乎結束了與分離主義者的暴力戰斗,當地的貧困水平也低于海嘯之前。如今,烏勒勒海灘已被整修一新,并且修建了一條長長的海浪隔離帶。國際社會與跨國組織的合作,可能成為此次海地地震重建的成功模板。
卡特里娜颶風 新奧爾良恢復乏力
2005年8月25日,颶風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8月29日破曉時分,再次以每小時233公里的風速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新奧爾良外海岸登陸。登陸超過12小時后,才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整個受災范圍幾乎與英國國土面積相當,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沒有哪場災難像卡特里娜颶風那樣重創了美國人的傲慢,提醒他們災難可能在任何地方發生。新奧爾良由于地勢較低,很容易受到颶風的襲擊,很多人多年來一直警告修筑防洪堤。卡特里娜颶風,讓那些忽略這些警告的人吃到了苦果,2000多人遇難,城市幾乎被淹沒。美國政府要求新奧爾良城市百萬人撤離颶風可能抵達的地區。就是否重建新奧爾良,國會中產生了激烈爭議。盡管旅館重新開張,難民也陸續返回。但目前的人口依然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城市、州政府、聯邦政府之間依然為誰該為此負責爭論不休。布什曾說完全恢復到災前水平需要數年的時間。
>>推薦閱讀<<